7月16日至21日,天津科技大学先锋聚力、赋能发展专题培训班在浙江大学举办,校党委书记白海力,党委副书记贾启君,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敏,党委常委、天津市纪委监委驻校纪检监察组组长李蓉及学校中层正职干部共57人参加。
本次培训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战略目标,着力提升干部队伍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白海力对培训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对参训学员提出三点希望。
一要深化教育强国使命担当,以更高站位谋划事业发展。中层领导干部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和中流砥柱,必须坚守育人初心,把牢办学方向,切实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矢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胸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重任,担当起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责任。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心无旁骛地推动“先锋计划”向纵深发展。
二要深刻把握教育发展趋势,以更大格局推动改革实践。要拓展谋划“维度”,凝聚事业发展合力,以大格局引领方向,以大胸怀凝聚合力,以大担当开创新局,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向新攀高。要增强执行“力度”,以硬实作风推动改革攻坚,以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决心加油干,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及学校的中远期建设目标,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三要锤炼过硬作风品格,以更严要求涵养政治本色。要一以贯之狠抓落实,自觉主动接受监督,带头涵养清风正气。要充分利用暑期时间,深研细悟培训所得,系统谋划新学期任务,真正把在浙大汲取的精神滋养、前沿理念和先进方法,迅速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提质增效的强大引擎和生动实践,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培训班一行来到中国共产党梦想启航地——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重温初心,通过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文物,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讲解员生动讲述了“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细节,学员们深刻感悟“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
在诸暨枫桥镇,学员们参观了“枫桥经验”陈列馆,丰富的实物、图片、影像资料以及讲解员的细致介绍,全面展现了“枫桥经验”从诞生到发展,再到新时代创新升级的全过程。从最初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到如今融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枫桥经验”在不同时期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实践价值,使学员深受启发,领悟到唯有始终与时代同频、与民生共振,才能在严峻挑战面前保持破解难题的韧性与效能。
专题辅导紧扣高等教育发展前沿与实践需求,从顶层设计到内容落地层层打磨,既聚焦教育强国建设的宏观命题,又关注学科建设、治理创新、技术变革等具体领域,通过系统课程为学员提供多维度启发。
杨树锋院士以“竺可桢先生的‘求是’追求与教育强国的大学使命”为主题展开深度分享。他从竺可桢生平讲起,带领学员走进竺校长心怀“国之大者”,永葆“家国情怀”的精神世界。立足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坐标,系统阐述大学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中的核心职责。强调大学要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筑牢强国根基,以原创性科研突破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以文化传承创新引领社会文明进步。通过剖析世界一流大学发展规律与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实践,分享了在人工智能时代对教育理念与培养范式的深入思考,为学员明晰大学在强国征程中的使命担当与实践方向。
浙江大学原副校长严建华教授聚焦“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进行了深入讲解。他结合浙江大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分析新发展背景下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从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具有强大策源力的自主创新尖峰,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高峰三个方面,分享了浙江大学在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学科建设走在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打造国之重器等方面的典型经验。
浙江工业大学原校长李小年教授以“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与院系治理的方法路径”为题,围绕大学职能与新时代中国高校的使命、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及重点与难点、院系治理方法路径与治理能力建设三方面展开,指出高校治理的关键是自觉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该遵从高校职能、社会责任和国家使命的本质要求。要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实现师生的自我觉醒,激发师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到政治自觉、学术自觉、文化自觉和时代自觉。要坚持统筹系统思维与目标思维,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地优化治理路径,实现高校与院系治理能力提升。
浙江大学金小刚教授以“deepseek 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为主题分享前沿洞见。他系统介绍了deepseek 等大模型技术的核心原理与发展脉络,解析人工智能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进化逻辑。结合教育领域应用场景,阐述了AI如何赋能教学模式革新、科研范式转变与管理效率提升,同时分享了AI未来发展中的风险防控要点,为学员揭示了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融合的未来方向。
在浙江理工大学,培训班一行先后参观了丝绸博物馆与纺织科技创新馆,丰富的丝绸文物与深厚的丝绸文化底蕴、前沿的科研成果与创新技术令学员们印象深刻。两校围绕学科建设机制、科研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提质等方面展开座谈交流,双方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携手共进,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相关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全体学员参观了中心展厅、浙江省集成电路创新平台,详细了解科创中心在规划布局、平台建设、人才引育、科研成果、产业生态等方面的实践探索。
在阿里巴巴云谷园区,学员们参观了阿里云技术成果展厅,了解了阿里云建设全球化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最新成果,以及云计算、5G、AI等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
在校友企业—杭州捷瑞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戴亚明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核心技术及市场布局,白海力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浙江校友会校友结合自身在行业深耕的经验,踊跃分享前沿动态、实践心得,为技术研发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建言献策。
全体学员还参观了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民主馆、奋进新时代展陈,通过丰富的文字与图片资料深入了解了浙江大学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求是精神,以及浙江大学近年来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培训班共分四组围绕学习感悟和对工作的思考谋划开展交流研讨,校领导深入各组参加交流研讨。徐娜、韩红哲、许涛、张贤坤在培训班结业式代表本组汇报发言,大家表示,培训以家国情怀厚植育人根本底色,以前沿视野锚定科教融合方向,以开放治理激活校院协同效能,以同心聚力凝聚发展强大合力,是一次政治之训、理论之训、实践之训、作风之训。今后将把浙大培训所学转化为实干举措,以家国情怀强信念,以前沿视野谋布局,以开放治理提效能,以同心聚力开新局,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