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发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新华学习十九大体会

来源: $curArticle.source     作者:$curArticle.author     日期:2018-01-17    
         1218日,《天津日报》第13版理论创新版面“读原文 学原著 悟原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座谈会发言摘编”中,发表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朱新华在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承办的社科理论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朱新华在“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石和力量源泉”主题发言中谈到,坚定的文化自信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文化自信吹响了我们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的精神号角。

      文化自信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息息相关,文化是国家和民族认同的精神黏合剂,是承载民族精神的载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阶段,文化尤其不能缺位,也不能是短板,文化自信要始终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宏伟目标而展开。

      文化自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和主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使其转化成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维度。

  文化自信要牢牢守住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生命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文艺只有根植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文化自信要突出强调中国文化的创新性、时代性和开放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以开放包容的大国格局,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发展路径。